“刚听到窗外的轰鸣声时,我还以为是空袭,掀开窗帘一看,十几架C-17运输机排着队降落!” 这是乌克兰西部某机场附近居民的描述,揭示了西方100亿美元军火援助的背后。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紧急报告,首批装备,包括升级版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和MQ-1C察打一体无人机,已经在24小时内交付九鼎配资,后续批次正通过波兰边境源源不断地进入乌克兰。
这场被北约称为“天平行动”的军援,本质上是美国主导的“欧洲买单计划”。根据这一计划,欧洲国家将承担70%的采购费用,而100亿美元的资金最终将流入美国军工巨头的口袋。雷神、洛克希德·马丁等大公司加速生产,得克萨斯州的工厂甚至开启了三班倒模式,而德国、法国纳税人的钱,正转化为运往战场的导弹与坦克。
这些新武器有多强?
“最让人害怕的武器是AGM-158导弹,射程可以达到900公里,俄罗斯境内的军火库现在变得不太安全。”曾在乌东参战的老兵维克多透露,刚到的装备中还有500架“弹簧刀”自杀式无人机,“这些无人机直接拆箱就能使用,能够精准打击俄军坦克的发动机舱,一击必中。” 更关键的是,美国还在帮助乌克兰建立无人机组装厂九鼎配资,未来战场上可能会看到成群的无人机压境,形成“无人机海”。
展开剩余64%翻看历史账本,也让人震惊:在二战期间,美国通过“租借法案”向苏联提供了113亿美元的援助(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),这些物资为苏军东线战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,其中92.7%的铁路设备和数十万辆卡车成为了生命线。虽然今天的100亿美元援助不及当年那么庞大,但它精准地集中在“远程打击”和“防空”上,正如朱可夫曾说的:“没有西方物资的支持,我们无法坚持下去”,如今的乌军也在重演这种依赖。
俄军的反击更为迅猛九鼎配资
俄军的反击来得比预期更快。就在军火运抵的当天,俄罗斯空天军对利沃夫军火库发动了三轮空袭,卫星图显示,军火库已经被摧毁,火光冲天。俄罗斯外交部也将美国的军火制造商如波音、雷神等列入了制裁名单,发言人扎哈罗娃更是威胁:“每一枚美国导弹都会遭到加倍报复。”
而在欧洲内部,各国的立场也开始出现分歧。波兰和立陶宛急于推动乌克兰反攻,而法国和德国则开始悄悄推动自己的“自主国防工业链”,计划投入1500亿欧元进行“重新武装欧洲”,显然不愿做美国的“冤大头”。有军事博主调侃道:“一边给乌克兰提供武器,一边自己偷偷搞军事生产,欧洲这波操作真是绝了。”
战局的关键点:是谁在使用这些武器?
“别光看武器清单,关键是要看谁来使用这些武器。”军事专家张召忠的观点一针见血:当年苏联依赖美国提供卡车等物资,但这些卡车司机都是经过长期战斗训练的老兵。而如今的乌军新兵,仅经过7天的简单训练就上了战场,他们拿到无人机后直接投入使用,这些装备的战力能发挥到何种程度,仍然是一个大问号。更为棘手的是,俄罗斯已经在边境部署了“伊斯坎德尔”导弹,随时可能摧毁乌克兰的运输线。
这些新武器能否改变战局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而欧洲各国是否愿意继续为美国的军工巨头买单,也将成为未来局势发展的关键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